與子偕老

詩經 邶風、擊鼓

這一年,一個人往河南省直奔而來。這個人是小名阿吉的尹吉甫。阿吉的故事發生在周宣王三年的西元前825年,距離2010年的今天有2835年,這一段故事成就了「詩經」傳奇,可惜三千年來,「詩經」陰錯陽差經過孔子删訂、毛序毛傳、鄭箋、朱熹集注等的正統化,雖然保存了下來,卻成了一門學問。人有前世今生,阿吉終於在兩千多年後再度轉世成為阿辰,並且成為文史教授,無意中卻又似命定地研究了「詩經」,將「詩經」演譯成百萬字的愛情故事,學術界大多不表贊同,但阿辰隱約知道,在未來的歲月中,會有人終於了解這一段軼事,「詩經情挑」於焉以二十一世紀的面貌展開….

(1)宣王承續了共和政體,終於在三年前親政,周公、召公的攝政是在十六年前,有人贊成,也有人覺得是其一己之私,因而起兵,這是內憂,紛紛擾擾,平定之後,外患仍然不斷,西北的玁狁,東南的淮夷是兩大勁敵,安徽山東江蘇都在淮夷手中,情勢對周王室不利,更糟的是玁狁已經快要打到首都鎬京來了,兩害權其輕,集中力量對付玁狁,這個局勢讓位居南北要衝的兩國立刻成為焦點。

周宣王是個有抱負的君主,南仲、方叔、召伯、召虎、蹶父、仲山甫等人都是中興的中堅,除此之外,衛國武公的二兒子惠孫,俗稱孫子仲,奉了王命平定,知易行難,缺糧缺兵,沿街招兵買馬,燕國浪人阿吉聞風,投入春秋衛國孫子仲門下,兩千八百餘年前,孫子仲的城堡在就是今天的河南縣。咚咚咚、湯湯湯,有正式的鼓聲,也少不了鑼聲,正是招集散兵游勇的寫照,在城堡裡集合好了軍隊,在操練兵器的吆喝聲中,阿吉得了密令,獨自往衛國南方的而去。

(2)孫子仲將軍隨後也到了,與兩國折衝,阿吉在這時認識了孫子仲的女兒阿靜(見靜女),時光飛逝,一兩個月過去。

政事上的進展比不上情感的發展,將軍決定先北歸,繼續練兵,以備不時之需,我只得留守,眼巴巴地看著阿靜隨父親返回衛漕城堡,心,涼了一半,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,有誰能知道明天的太陽是不是能昇到眼平線?

(3)阿靜到國時,居住在東區,東區是高級住宅區,101、新光三越、華納威秀林立,更棒的是,出了國東城門,不到半小時車程,是一大片的園林,名為株野株野猶如台北東區往外,經內湖到達的外雙溪故宮庭園一般。有一回阿靜的馬白亳走失了,在孫將軍的託付下,我在株野替她找到白亳,這也是我倆第一次的認識。

(4)和今天的世界相比,爭戰人禍有過之而無不及,中國就是世界,這和美國的球賽自命為世界杯(world series)如出一轍,既然是世界,自然就分成了許多國家,除了以外,可以列名的有魯、齊、晉、秦、楚、宋、衛、陳、蔡、曹、鄭、燕、吳等等國家,國之下自然有省或州、縣或市、鄉或鎮…等等,現在的國家領導人有的是人民直選,有的是代議推選,也有父子兄弟親友相傳的世襲,彼時則都是世襲。國之下的各個單位也是世襲。如果一個父親有三個兒子,大兒子繼承了國王之位,另外兩個兒子就分封成省長或州長,一層一層分裂下去的結果,成了幾百個大、小國林立的局面,更糟的是,今天只有國家才有軍隊,彼時卻是大國小鎮各擁重兵,因而戰事連年,生命的不確定,更加深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死生離合的感動,男、女之情更是如此。

阿吉一方面希望著:

死生契濶,與子(阿靜)成說(音意同悅,意為與阿靜能成就好事),執子(阿靜)之手,與子偕老。

(5)另方面,卻由於阿靜隨父親返回衛漕城堡,兩人剛認識,還沒有感覺,就怕分別久了,淡了,也怕久不見面,那一點點的好印象慢慢地消失了,不禁作了首詩:

于嗟濶兮,不我活(意為會面)兮,于嗟洵(音宣,遠離之意)兮,不我信兮。

詩意為:感歎,怕兩人見不到面了,相隔兩地,彼此的信任及好印象慢慢地消失了。

本故事可依數字對照以下的「詩經」原文閱讀。

原詩為「詩經」、邶風、擊鼓

  1. 擊鼓其鏜(音湯),踴躍用兵。土國漕城,我獨南行。
  2. 從孫子仲,平陳與宋。不以我歸,憂心有忡。
  3. 爰居爰處,爰喪其馬。于以求之,于之下。
  4. 死生契濶,與子成說,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  5. 于嗟濶兮,不我活兮,于嗟洵(音宣)兮,不我信兮。

更多詩經情挑,下回分解。

詩經情挑:目錄

與子偕老(詩經、邶風、擊鼓):2010年10月11日星期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