均輸平準法是漢朝的QE4的結果、是真正的國有化

史記卷30 平準書

西元2007年,美國炒房地產崩盤,引發全球金融海嘯,聯準會祭出美其名的振興經濟方案,QE1、QE2、QE3,其實就是印鈔票,值此歐巴馬連任成功的2012年12月,QE4蠢蠢欲動,這現象不稀奇,在2000年前中國的漢朝早已發生過,美國是世界獨強,怎麼會搞成這樣,細數十多年來美國窮兵黷武、社會奢糜、人性自私墮落,和當時的漢朝如出一轍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忠實地反映出這一段經過。人類很容易忘記歴史的教訓,歴史卻不會忘記再教訓一次人類。

雖然史記卷30以平準書為名,真正講到平準的只有桑弘羊施行「均輸鹽鐵酒、置平準於京師」那一段,均輸平準法是漢朝的QE4的結果、是真正的國有化。各位如果有印象,我們從小受的教育都告訴我們,「均輸平準法」是個德政,大家現在上網去股溝「均輸平準法」,都是正面說法–一個好的財政措施,其實,司馬遷史記卷30、平準書寫得很清楚,均輸平準法是漢朝的QE4的結果、是真正的國有化,徹頭徹尾地剝削百姓,阿羯不清楚,幾百、幾千年下來,有這麼多文學家、歴史學家、經濟學家,有這麼好的知識,做這麼多研究,似乎沒能把「均輸平準法」的真相公諸於世。各位,阿羯讀史記真的只是「隨便讀讀」,功力比專業人士差得遠了,但是為什麼阿羯讀史記可以讀出「均輸平準法是漢朝的QE4的結果、是真正的國有化,徹頭徹尾地剝削百姓」,而專業人士寫了幾千幾萬篇論文,卻寫不出這一句?

想想、想想…

文學家、歴史學家、經濟學家都得為政治服務,文學家、歴史學家、經濟學家都得和社會的看法一致,否則難以在社會立足,相信千百年來的文學家、歴史學家、經濟學家都知道「均輸平準法是漢朝的QE4的結果、是真正的國有化,徹頭徹尾地剝削百姓」,但是,沒人說破。以下,「史記爆料」就爆一下「均輸平準法」的料,合不合理,請大家公評。

平準書通篇大多在描繪漢朝社會經濟,其實漢朝的通膨嚴重地一塌糊塗,剛開國時,連年戰爭,民生凋敝,物資缺乏,一石白米需一萬錢,一萬錢是一斤黄斤,一斤大約是今日兩百58公克,一萬錢約是今天25萬台幣,一石約是今天3.425斗(註一),一斗大約是現在7公斤,所以一石大約是24公斤,這樣換算後,漢初24公斤白米要25萬台幣,一公斤約一萬台幣。現在上網查池上米價格,12公斤一包700元台幣,一公斤約60元,所以漢朝米價是現在的166倍,通膨十分嚴重,漢朝的通膨一直存在,真正的問題,和今日美國QE1、QE2、QE3類似,是政府領頭作亂,本文後段再詳述。漢初的通膨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漢興,接秦之獘,丈夫從軍旅,老弱轉糧馕,作業劇而財匱,自天子不能具鈞駟,而將相或乘牛車,齊民無藏蓋。於是為秦錢重難用,更令民鑄錢,一黃金一斤,約法省禁。而不軌逐利之民,蓄積餘業以稽市物,物踴騰糶,米至石萬錢,馬一匹則百金。

劉邦一當上皇帝,立刻力行節約,不許有錢人買名牌衣服、開千萬名車(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),心狠手辣的呂后殺掉一堆劉邦風流所留下的種,但其在劉邦身後恵帝即位掌實權時的施政卻也中規中矩,不准商人從政、杜絕官商勾結(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)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天下已平,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,重租稅以困辱之。孝惠、高后時,為天下初定,復弛商賈之律,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。

到了孝文帝,因為其王位的取得有瑕疵,所以不得不行事低調,予民生息,但是在發行錢幣時,卻一塌糊塗,除了中央造幣廠之外,老百姓也可以自己發行錢幣,最著名的有兩人,一是吳王濞(ㄆㄧˋ)就近開發銅礦、自己鑄幣,古代的錢是銅做的,這也是今天「銅板」一詞的由來,吳王濞有自己鑄幣的特權的原因仍因孝文帝王位的取得有瑕疵,吳王濞的父親是劉邦的二哥頃王,呂后死後,諸呂被誅,要立一位新皇帝,文帝並不是第一順位,而是和當時劉氏宗室中輩份最高的三人商量,其中之一就是「劉邦的二嫂頃王后、吳王劉濞之母」,所以,文帝欠著劉濞一家一份情,而這份欠債所產生的鑄幣特權最後引發景帝時的七國之亂;有鑄幣特權的另一人是文帝同性相好鄧通,景帝很恨鄧通,一上台就沒收了鄧通的家產,而且不准任何人接濟鄧通,最後曾經自己印鈔票的鄧通竟「一文不名地窮困而死」。對通貨如此亂搞,很容易「劣幣驅逐良幣」,當時最有名的「劣幣」就是莢(ㄐㄧㄚˊ)錢,號稱有半兩,其實只有1/8兩,因為其中心空洞的孔心很大,文帝改革「劣幣」的方法是發行「四銖錢」、重1/6兩(註二),錢上卻寫著「半兩」,所以,只是把原本1/8兩的莢(ㄐㄧㄚˊ)錢改成1/6兩的「四銖錢」,照樣以「半兩」計價,如此的改革完全違背發行貨幣的原則-首要是重「信用」。不過,2000年後的美國印起美鈔毫不手軟,QE123亂搞,一樣「信用破產」,文帝時的貨幣紊亂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至孝文時,莢錢益多,輕,乃更鑄四銖錢,其文為「半兩」,令民縱得自鑄錢。故吳諸侯也,以即山鑄錢,富埒天子,其後卒以叛逆。鄧通,大夫也,以鑄錢財過王者。故吳、鄧氏錢布天下,而鑄錢之禁生焉。

到了景帝,原本想擴大皇權,沒想到搞出個七國之亂,只好繼續韜光養晦,因而民生更富裕了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孝景時,上郡以西旱,亦復修賣爵令,而賤其價以招民;及徒復作,得輸粟縣官以除罪。益造苑馬以廣用,而宮室列觀輿馬益增修矣。

漢武帝即位時,已休養生息七十年,社會富裕到串錢的繩子都爛了、倉庫的米也溢出來了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至今上即位數歲,漢興七十餘年之閒,國家無事,非遇水旱之災,民則人給家足,都鄙廩庾皆滿,而府庫餘貨財。京師之錢累巨萬,貫朽而不可校。太倉之粟陳陳相因,充溢露積於外,至腐敗不可食。

窮兵黷武的漢武帝,左攻右伐,耗費國庫到可怕的地步,十鐘、1600公斤(十鐘64石註四,一石約是今天3.425斗、註一)的糧石運到前線只剩24公斤(1石),「耗損」98.5%,「人為耗損」可能比「天然耗損」更可觀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其後漢將歲以數萬騎出擊胡,及車騎將軍衛青取匈奴河南地,筑朔方。當是時,漢通西南夷道,作者數萬人,千里負擔饋糧,率十餘鐘致一石,散幣於邛僰以集之。

一方面國庫空虛,另方面貨幣持續混亂,自號稱有半兩「四銖錢」後,又發行了「白金」、「三銖錢」,「白金」的特點是有三種,一是重八兩龍紋圓形名為「文選」、值三千,二是較小馬紋方形、值五百(但是不知其重量、又開始偷雞摸狗),三是更小龜紋橢圓形、值三百(也沒有重量、又開始偷雞摸狗),貨幣面額由原先的幾塊錢上升到價值三百、五百、三千元的「白金」,可見通膨的厲害,這時又廢了已失去信心的「半兩」,用「三銖錢」取代、其特點是文如其重、也就是足量,可見以前都不足量,之後,「白金」可能又因三百、五百的沒標重量,又失去了大家的信心,只好由中央政府再發行「赤側」錢,而且繳稅必需用「赤側」錢,一個「赤側」是舊幣的五倍,這等於老百姓又忍受了500%的通膨,這和今天美國的QE1QE2QE3比起來,有過之而無不及,不用說,「赤側」錢也撐不下去,再以「三官錢」取而代之,同時廢掉所有之前中央、地方、民間所鑄的錢,並集中所有的銅到中央,用來鑄「三官錢」,這等於是「全面充公」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又造銀錫為白金。以為天用莫如龍,地用莫如馬,人用莫如龜,故白金三品:其一曰重八兩,圜之,其文龍,名曰「白選」,直三千;二曰以重差小,方之,其文 馬,直五百;三曰復小,撱之,其文龜,直三百。令縣官銷半兩錢,更鑄三銖錢,文如其重。盜鑄諸金錢罪皆死,而吏民之盜鑄白金者不可勝數。

……

郡國多姦鑄錢,錢多輕,而公卿請令京師鑄鐘官赤側,一當五,賦官用非赤側不得行。白金稍賤,民不寶用,縣官以令禁之,無益。歲餘,白金終廢不行。

在國庫空虛、貨幣混亂的夾攻下,漢武帝奢華更上層樓,大肆揮霍建上林苑、昆明池,上林苑就是鼎鼎有名的馬屁精司馬相如上林賦的主角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既益嚴,吏多廢免。兵革數動,民多買復及五大夫,徵發之士益鮮。於是除千夫五大夫為吏,不欲者出馬;故吏皆(通)適令伐棘上林,作昆明池。

等到一切招式用完,自有馬屁官員替漢武帝想出緡(ㄇㄧㄣˊ)錢,緡(ㄇㄧㄣˊ)錢幾乎有點像「人頭稅」,但是比「人頭稅」更狠,應說是「財頭稅」,緡(ㄇㄧㄣˊ)錢是對人民所有的財產課稅,稅率以一算為單位,一算是120元(註三),例如,凡有2000元就得交一算的稅、稅率是6%,另外,若用錢賺了錢,每賺4000元交一算的稅、稅率是3%,自用小轎車交一算的稅,商用車交兩算的稅,五丈以上的船交一算的稅,凡是不報稅或短報,除了財產歸公外,還要充軍一年,同時也鼓勵檢舉,凡檢舉的人可收到沒收財產的一半。聽起來非常可怕,仔細想想,我等所處的今日世界更慘,除了所得稅外,車子要繳燃料稅,買進口車又有高得嚇死人的貨物稅,停車要停車費,走高速公路要過路費,錢存銀行的利息又要抽稅、還兩種,房子出租的收入也要稅…..,房子本身有房屋稅地價稅,房屋土地買賣又有契稅增值稅,稅稅稅稅稅稅稅稅稅稅稅稅稅…萬萬稅,只是少了「凡有2000元就得交一算的稅」這一項,這些稅完,還有國民年金費、健保費、勞保費…一大堆費用,今天世界各國政府的招式比起漢武帝,是否名堂更多?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,居邑稽諸物,及商以取利者,雖無市籍,各以其物自占,率緡錢二千而一算。諸作有租及鑄,率緡(ㄇㄧㄣˊ)錢四千一算。非吏比者三老、北邊騎士,軺車以一算;商賈人軺車二算;船五丈以上一算。匿不自占,占不悉,戍邊一歲,沒入緡錢。有能告者,以其半畀之。賈人有市籍者,及其家屬,皆無得籍名田,以便農。敢犯令,沒入田僮。

漢武帝先以亂印鈔票造成通膨、再以緡(ㄇㄧㄣˊ)錢不斷搜括百姓,人民只有一招應對,留存實物不留貨幣,市面上則是「囤積居奇」,今天的大宗物資石油、黄金…,古代鹽鐵是重點物資,是「囤積居奇」首選。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,轉轂百數,廢居居邑,封君皆低首仰給。冶鑄煮鹽,財或累萬金,而不佐國家之急,黎民重困。

商賈以幣之變,多積貨逐利。

這時,有個桑弘羊,出了個「均輸平準法」主意,設立機構,把鹽鐵及各項重要物資納入管制,更美其名曰:「平抑物價」,這一來,漢武帝一手印鈔票,一手用印好的鈔票「低買高賣」物資,徹底剝削百姓,這是完全的「國有化」,真正是「吃人夠夠」,史記卷30、平準書原文:

其明年,元封元年,卜式貶秩為太子太傅。而桑弘羊為治粟都尉,領大農,盡代僅筦天下鹽鐵。弘羊以諸官各自市,相與爭,物故騰躍,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, 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,分部主郡國,各往往縣置均輸鹽鐵官,令遠方各以其物貴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,而相灌輸。置平準于京師,都受天下委輸。召工官治車諸 器,皆仰給大農。大農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,貴即賣之,賤則買之。如此,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,則反本,而萬物不得騰踴。故抑天下物,名曰「平準」。天子以 為然,許之。於是天子北至朔方,東到太山,巡海上,并北邊以歸。所過賞賜,用帛百餘萬匹,錢金以巨萬計,皆取足大農。

司馬遷史記卷30、平準書將「均輸平準法」的來龍去脈依序寫下,明白寫出桑弘羊「均輸平準法」是一手用印好的鈔票「低買高賣」物資,替武帝徹底剝削百姓,這是完全的「國有化」,真正是「吃人夠夠」,千百年來沒人點出這事實,反倒歌頌「均輸平準法」是德政,真正笑死人了!「史記爆料」將文字擺在大家眼前,請自行判斷。

 

[註一]:一石約是今天3.425斗(三民書局、新譯史記1547頁註釋18)

[註二]:一銖是1/24兩(三民書局、新譯史記1548頁註釋35)

[註三]:一算是120文錢(三民書局、新譯史記1567頁註釋143)

[註四]:一鐘是6石4斗(三民書局、新譯史記1555頁註釋28)

 

更多史記爆料,下回分解。

史記爆料目錄:三民新譯史記–目錄

均輸平準法是漢朝的QE4的結果、是真正的國有化(史記卷30、平準書):2012年12月12日星期三